这位半途离开体制的特殊企业家,对草根体育有着执着的信念。 他说,他现在正在做一些改变中国体育的事情。 虽然听起来像是对外卖情怀,但他正在用实践一点一点地兑现这句话。
51岁的刘建红,两鬓上有些白发。 如果按小时候算,刘建红踢球已经有近40年了。 从学生到体育节目主持人,再到互联网创业公司总裁,刘建宏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但他踢足球的爱好从未改变。 他说,足球是他一生的爱好。
刘建红在场上踢过多个位置。 他年轻时踢的是前锋,后来进入人民大学新闻系开始踢边后卫。 在公司,他主要担任防守型中场。 他说:“防守型中场需要会跑,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位置,保护后卫,支援前锋,不仅连接后场和前场,而且能攻善守。”其实是一个团队中比较核心的位置。”
2014年8月9日下午6时30分,48岁的刘建红主持了职业生涯最后一期《足球之夜》。 当天晚上,他在微博上问自己:“上半场即将结束,下半场该如何开始?”
五年后,在海淀区花园东路的企鹅体育办公室,刘建红告诉经济观察报,互联网与体育的意外邂逅,注定会给未来的中国体育带来重大变革。 所以,对于他来说,离开电视虽然蕴含着很大的不舍,但他却没有丝毫的犹豫。
看来,这和他的性格是高度契合的。 23年前,刘建红毅然放弃石家庄的工作,来到了当初毫无“编制”的央视,一干就是18年。
足球让人们记住了刘建红。 对于自己担任央视体育主持人的职业生涯,他表示:“一切都是赚来的。” 一方面,他对过去命运的恩赐感到满意,但另一方面,他总是善于判断和随机应变,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做出选择。
刘建红说,这也是他从比赛中学到的精神:“你认真打好每一个球,认真度过每一分钟。当90分钟的比赛结束时,输赢都是自然的结果,你不必我认为如果你早知道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就不应该参加这个比赛,你应该高兴地接受胜利,坦然地接受失败。”
足球就像刘建红的个人修炼,尽管他如今执掌企鹅体育,从事着一切体育事业。 他说:“中国足球现在是一片沙漠,我们先从治理沙漠开始。如何治理沙漠?先改良土壤,然后种草,最后种树。‘草’就是‘草根’。”
这位半途离开体制的特殊企业家,对草根体育有着执着的信念。 他说,他现在正在做一些改变中国体育的事情。 虽然听起来像是对外卖感情,但他正在用实践一点一滴地兑现这句话。 这次实践,就是他正在搭建的“草根”舞台。 他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让这个舞台变得越来越热闹。
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给出的理由简单明了:今天的体育需要也必须从少数人的竞赛和活动走向普通人的生活。 一个国家体育产业的真正实力来自于发达的群众体育。
从主持人到总统
2019年9月4日,刘建红会见陕西某投资机构。 对于外界一直关注的下一轮融资,他表示应该很快就会到来:“我有时会开玩笑说,如果两年前搁置,我们的项目一周内就会被抢购一空。”
他来到企鹅体育的那一年——2018年,恰好是中国创投市场气温急转直下的一年。 虽然融资并不是他主要关心的问题,但政策环境和市场本身等因素确实让风险投资处于非常时期。 投资者从几年前的过度兴奋变成了过度谨慎。
刘建红现在很忙,这对于一个创业公司的总裁来说是常态。 但他可能会做得更多。 一年来,好几个新产品的设计思路都是他想出来的。
与之前从事电视工作相比,他现在的事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 在中央电视台时,他不仅担任主持人、评论员,还担任多个栏目的制片人,管理着一百多人。 他说,当时自己很忙,但那种忙碌是“很坚决”的。 你只要按规矩办事,把内容做好,把栏目办好就可以了。 但创业之后,需要思考的事情就更多了。 “我每分钟都在思考如何让这个公司安全发展。有几百个人,如何带领这个公司更好地发展。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就需要有人去解决。”我自己需要面对哪些问题?我还要思考公司的融资,公司的模式是什么,当没有模式时,我陷入模式焦虑,当有模式时,我陷入落地焦虑。没有钱,我就陷入融资焦虑,有钱的时候,我就陷入如何合理分配的问题,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刘建红说道。
尽管如此,一年多来他每天都保持着良好的睡眠。 他说,自己不是20岁的企业家,也不是30岁的企业家,而是50岁的企业家。 时代让他经历了很多事情,让他不再像年轻人一样,面对这些事情失去了冷静。
半个月前,企鹅体育首款马拉松产品正式上线。 刘建红组织某跑步品牌比赛时,十多天聚集了3000多人。 他预计最终将有超过10,000人参与。 在过去,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长的准备时间。 每个参与跑步的人都可以获得一段记录自己难忘时刻的视频。 这款马拉松产品识别率超过95%,深受跑者喜爱。
随着体育运动发展到今天,地理空间逐渐失去了意义。 刘建红称之为“体育的电子竞技化”:在物联网时代,不同空间的人们可以一起玩一场游戏,一起完成一项运动。
这半个月来,每天下午4点,刘建红都会准时打开企鹅体育。 在另一个在线平台“Eye Arena”上,来自任何地方的用户都可以在线进行面对面的体育比赛。 “那么多中国人从来没有见过跑步机,从来没有上过跑步机,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体育活动。” 刘建红说:“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挺感性的,但是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发现我对中国体育还是不太了解,中国还有那么多人对体育没有缘分,看到他们跑步机上,有的甚至穿高跟鞋,有的赤脚,跑步机上有小孩,跑步机上也有老人,大家都很高兴和我们的主播聊天,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500米。”
刘建红说,看到这些他特别高兴。
体育运动是关于个人的
在企鹅体育,刘建红是公司业余足球队年龄最大的队员。
接触过刘建红的人都知道,他过去不仅评论足球,而且他也从未停止过踢足球。 时至今日,在人民大学系队和校队一起比赛的校友们仍然在一起比赛。 在中央电视台时,刘建红组建了一支东道主足球队,成员包括阿秋、何伟、陆健。 当他来到企鹅体育时,他与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组成了一支球队。 此外,他还加入了一支由100多名编剧组成的业余足球队。
刘建红说,踢足球是他一生的爱好,只要有时间,他希望每周都能踢球。 由于工作太忙,无法控制自己的空闲时间,刘建红会根据时间在四队之间“赶比赛”,能赶上哪一场就打哪一场。 他说他跑步还是很擅长的。 他以前踢的是前锋,但现在更多的是踢防守型中场。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建红没有变,体育一直就像他的亲身实践。 然而,过去他是一名主持人和评论员,也是中国体育的旁观者。 如今,他是一家年轻企业的掌舵人,也是中国体育的实际参与者。
2008年,是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前夜。 中国迎来了历史上首次在本土举办的奥运会,举国欢腾。 主办国的身份似乎为中国体育的国际大赛注入了一剂底气。 那一年,中国如期获得了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一。
刘建红认为,2008年可以看作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健身、跑步、游泳、羽毛球、网球、高尔夫,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此之前,中国从未将体育作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即使在一定历史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人们始终停留在“吃喝玩乐”的圈子里。
他觉得运动和吃喝玩乐有本质的区别。 后者是纯粹的享受,但运动需要你先折磨自己。 参加运动意味着调动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全身心投入、拼搏、挑战自己:“有时候你要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让你心跳加快,让你喘不过气来,让你大汗淋漓,让你感觉自己经常崩溃,把自己置于一种极端的状态,你才会突然开始享受那种快乐:原来运动也可以这样,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可以带来那么多的兴奋,可以延长生命。愉快的心情到饭桌上、到朋友聚会、运动都是这样的事情。”
“金牌总数第一对我来说没有任何价值。”刘建红说。 “当我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时,我感到最高兴。体育终于成为很多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体育时代。这才十几年的时间。”自2008年以来。”
40年来,亚运会、奥运会、世界杯等重要国际赛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中国习惯于用体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刘建红还提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八个字原本并不是政治口号,而是从体育中诞生的。
1981年3月20日,在香港体育馆举行的第四届排球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中国男排在0:2落后的情况下,却连胜三局,最终以3:2击败韩国队,获得第四届世界杯参赛资格。 男排的胜利让正在电视直播的北大学生们深受鼓舞。 看到这一幕,兴奋的同学们点燃了宿舍里的扫帚,冲出校门,高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竞争意味着成就和荣誉,它似乎注定与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 同样是1981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36届世乒赛上,中国队首次夺得“大满贯”,夺得七项冠军; 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中国金牌总数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获得15枚金牌; 2001年仍然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首次申办奥运会成功,中国首次获得世界杯参赛资格。 今年,中国人三次走上街头庆祝、欢呼,其中两次与体育有关。
在那些载入史册的时刻,爱国情绪一次次被释放。 但刘建红表示,今天,体育和爱国主义已经不能简单地放在一起,“爱国主义必须是体育精神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体育并不等同于爱国主义,因为体育更多的是关于个人的。 “它关系到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它带来更健康的身体和更积极的态度,也意味着更长的寿命、更高的效率、更丰富的创造力,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刘建红说,“我们应该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待体育,而不仅仅局限于爱国这个词。” 刘建红说道。
此时,他补充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被赶到运动场。”
“从治理沙漠开始”
2014年8月9日,刘建红照例主持了职业生涯最后一期《足球之夜》,随后宣布辞去央视职务,加盟乐视体育。
人们以为刘建红要告别他心爱的足球了。 但也许,他只是改变了他与足球互动的方式。 就像学生时代一样,他梦想成为国家队的一员。 最终,他的球员梦想没有实现,但他能够解说中国国家队的比赛,陪伴中国足球近20年。
刘建红从不掩饰对中国足球的失望,也不回避批评。
刘建红认为,过去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只是说说而已,没有行动,不然早就有人出来了。足协工作了这么多年,但青训体系建立了吗?”教练组没有培训过,那就说明什么都没做,这就是中国足球现在的状况,冲击世界杯必须靠归化球员,因为没有归化球员,我们就没有办法。连机会都没有,即使有,希望也不大,我们始终只在国家队层面进行设计,怎么能指望在国家队层面能很快取得成果呢?”
“足球是一项全民运动,也是一项集体运动,是现代人类社会参与人数最多、比赛时间最长、关系最复杂、随机性最大的运动。为什么中国队没有碰巧幸运?那是因为我们连偶然性都不会发生在你身上。所以,足球并不考验场上的十几名运动员。事实上,这是全社会、整个国家的竞争。”刘建红进一步解释道。
中国足球靠的就是这种“意外”。 2000年,徐根宝前往上海崇明岛创办了根宝足球基地。 用刘建红的话说,“他已经70多岁了,还在努力工作,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这个基地上”。 十几年后,国家队近一半的球员都来自这个青训基地。
但一代人终究会老去,在徐根宝之后,中国足球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继续产生人才的困境。
十年后中国足球会变得更好吗? 刘建红认为,进步一定有前提。 如果按照规则来,十年之内肯定会有变化。 如果我们不遵守规则,十年后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规则是什么? 刘建红直言:“请关注草根足球、青训、教练员培养,以及不同领域足球不同的发展规律,这是中国足球最缺乏的。”
他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中国足球现在是一片沙漠,那么我们就从治理沙漠开始吧。 沙漠该如何治理? 先改良土壤,再种草,最后种树。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中国只有一个徐根宝,就只能产生一个武磊。 但如果培养一百个像徐根宝这样的教练,那么培养一百个武磊也是可能的。 如果有一千个吴磊,可能就有十个孙兴慜。 十个孙兴慜,或许就会出现梅西这样的伟大球员。 人才的成长必须有这样的结构。 想要在沙漠中打造一片绿洲,只是痴人说梦。
“欧洲足球在各方面都领先世界,因为现在在青训方面领先。虽然巴西、阿根廷等南美足球强国仍然会产生天才球员,但他们已经无法像欧洲人那样大量培养优秀球员了, ”刘建红说。
从这个角度来看,很难说中国是体育大国或者体育强国。 刘建红随口说了一系列数字:根据最新的体育发展规划,到2035年,中国将实现人均体育用地2.5平方米,而美国为18平方米,日本为20平方米。 英国约 7000 万人口中拥有 200 万认证教练。 这是官方机构认证的数字,但实际情况是,国家体育总局系统的教练员总数不足3万人。 如果参照英国的比例,中国需要4000万教练。 中国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每所学校的体育老师不到一名。
刘建红表示:“培养出一支优秀的球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中国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足球运动员,让他们把球踢到球场上,踢得开心,踢得开心。”而不是仅仅观看比赛并在看台上抱怨。”
几个月前,他决定开放一个培训平台,允许大多数体育项目的教练、裁判和相关职位的培训在网上进行。 按照设想,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的教练数量可以这样迅速增加,这是治理“土壤沙化”的前期工作。
“我还是想为中国体育做点事。”刘建红说。 他清楚前方的方向,下一步就是静下心来,努力奋斗,一步步落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经济观察报《我的祖国我的人民》特刊正式上线
推荐阅读
洞察不断变化的商业世界
经济观察报| 理性且有建设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dxbjj.com/html/tiyuwenda/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