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是开展幼儿园卫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
什么是健康? 我们如何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 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我们需要做什么? 孩子在健康领域需要学习和培养哪些内容和能力? 以上问题是我们在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与家长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时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而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健康理念。
《纲要》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并从儿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角度简要阐述了健康观的基本内涵。 《指南》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并提出“身体发育良好、心情愉快、体质强健、动作协调、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技能”。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由此可见,孩子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身心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维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当前的健康状况,而且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是开展幼儿园卫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知基础。 儿童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也围绕着这样的健康理念。
2、保健三方面为幼儿园开展保健工作提供了基本方向。
《指南》将儿童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分为“身心状况”、“运动发育”、“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三个方面。
“身心状况”包括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是正确健康观念的重要体现。 其中,从身体发育、情感表达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提出幼儿阶段儿童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儿童身体形态、功能和心理的基本条件上。发展。
“运动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运动和手部小肌肉运动的发展目标。 幼儿的运动发育是其身体机能发展的重要表现,也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 幼儿期是身体运动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肢体动作的发展是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包括与儿童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能力。 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儿童自身健康的重要保障。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孩子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为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能力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指引》所涉及的健康三个方面,为我们开展幼儿保健、幼儿教育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
3、儿童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与其他领域密切相关
《指南》指出,儿童身心健康是其他领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指出了儿童学习和发展在健康领域的重要价值。 例如,孩子发育良好的身体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 只有孩子身体强健、情绪愉快,才能有精力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孩子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促进孩子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也是早期阅读、绘画、表演、操作的基础。
心理健康的范围非常广泛。 《指引》的健康领域仅涉及儿童情感发展、适应集体生活环境等目标。 《指引》的社会领域也纳入了许多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相关的目标。 因此,健康领域与社会领域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孩子在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发展也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例如,孩子在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和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有关物质属性和安全的知识和经验,这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危险事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更好地维护自身安全。 又比如,孩子需要向他人清晰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这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密不可分。
可见,儿童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应与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 这也体现了《指引》所倡导的“关注儿童学习发展的完整性”的基本理念。
2.理解《指南》“健康”领域的目标和核心价值
一、儿童体质健康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方面提出了儿童“拥有健康的体态”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提出了“适当的身高、体重”以及逐步形成正确的坐、站、坐等具体要求。行走姿势。 这一目标对于促进儿童的正常成长和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幼儿阶段是身体形态和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身体姿势形成的重要时期。 身高和体重是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常用、最重要的形态学指标。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身体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基本特征。 据相关统计,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儿童肥胖比例逐年上升。 这虽然与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关,但更与成年人不正确的健康和饮食观念以及由此导致的幼儿热量摄入过多和缺乏运动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一些幼儿仍然营养不良、身体发育不理想。 可以说,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应该受到家长、幼儿园及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
此外,幼儿园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忽视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问题。 例如,在同一年龄段,孩子的身高可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然而,幼儿园配备的桌椅高度相同,导致孩子在进餐和进行桌面学习活动时容易出现弯腰驼背、抬臂耸肩等异常身体姿势。 。 如果长期如此,很容易造成孩子脊柱的异常弯曲。 又比如,一些幼儿园配备的床位不符合国家对幼儿园设备的卫生要求,可能不利于儿童脊柱的正常发育。 又比如,有的老师不太注重孩子的坐姿、站姿、行走姿势是否正确。 也有很多幼儿教育机构要求孩子长时间坐着或者要求孩子进行写作练习活动。 这些都不利于孩子体态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指南》围绕幼儿健康体态的发展目标,从营养健康膳食供应、桌椅床卫生要求、保证睡眠时间、定期健康检查及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2、儿童情绪健康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的“身心状况”上提出了幼儿“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的发展目标。
良好的情绪表达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稳定、快乐是保持身心健康、促进社会适应行为、逐步形成良好人格的重要条件。 《指南》根据幼儿的情绪特点和发展需要,从稳定情绪、保持愉快情绪、适当表达和调节情绪等方面,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 幼儿的情绪表达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内心感受直接相关。 在幼儿园中,仍然存在忽视幼儿情绪和内心感受的现象,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 例如,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由于与亲人分离、陌生的环境,通常会产生焦虑、紧张、悲伤、恐惧等负面情绪。 这时,教师应了解他们的心情,加倍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缓解分离焦虑,引导他们进行丰富有趣的活动,鼓励他们体验幼儿园生活和活动的乐趣。 然而,有的老师忽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让孩子哭泣、伤心,有的老师甚至恐吓、责骂孩子。 幼儿园前期的孩子如果长期处于这种不良情绪状态,很容易造成身体功能障碍、身体不适、生病,或者夜惊、恶梦等身心健康问题。 例如,在孩子们用餐时,有的老师可能会更注重维持用餐秩序,保持用餐环境安静,催促孩子们快点吃饭,要求孩子们不要挑食或者吃一定量的食物。 。 虽然老师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这种做法会导致用餐环境过于紧张、压抑、沉闷,进而导致孩子无法感受到用餐过程的放松和愉悦,从而影响健康发展。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灵。 再比如,有的老师会明显偏爱那些乖巧、懂事、聪明、能干、可爱、随和的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而不喜欢那些顽皮、顽皮的孩子。性格有些不正常,有时甚至会不自觉地对他们表现出不耐烦和排斥。 老师这种不公平、不接受的态度和行为很容易被那些比较敏感的孩子注意到,这可能会对他们的情绪表达和人格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良好的感受和体验是孩子形成稳定、愉快情绪的基础。 如果孩子能够经常获得良好的感受和体验,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感受和体验,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和习惯。 为此,《指导意见》在《教育建议》中强调,要“为孩子创造温馨、宽松的心理环境,形成安全感、信任感”、“用积极、快乐的情绪影响孩子”、“欣赏”。这对于帮助孩子逐渐形成稳定、愉快的情绪尤为重要,也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同时,《指引》还强调要“帮助孩子学会适当表达和调节情绪”。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我们可以从帮助孩子学会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情绪入手,逐步引导孩子学习和掌握转移、缓解或控制负面情绪(如愤怒、愤怒等)的方法。悲伤)。 这是促进孩子情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儿童适应性发展目标
《指南》提出了促进幼儿在健康的“身心状况”上“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的发展目标。
人的适应性体现在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反映机体的功能和身体状况,以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适应性。 《指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机体适应极端天气变化、日常交通、新环境和集体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具体目标。 此外,《指南》的社交领域还纳入了一些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相关的学习和发展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dxbjj.com/html/tiyuwenda/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