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中国有这样一句话:“看戏看梅兰芳,看球看李惠堂。”梅兰芳这个名字家喻户晓,那么李惠堂是谁呢?
【用狗洞当球门的“球怪”】
李惠堂1905年10月16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五华县。4岁时,他随母亲回乡,带回一个足球。李惠堂把家门口的狗洞当做球门,足球坏了之后,他就从柚子树上摘柚子来玩。等柚子都摘完了,他就用布巾绑成布球当做足球。几年之后,他身体强健,球技一流。
(李惠堂练习射击的狗洞)
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著名的足球队南华队,担任主力前锋。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极佳,球在脚下,两三个对手很难抢到。他的射门技术更是惊人,无论什么位置、什么角度,都能大力射门。躺地射门是他的拿手绝活之一。那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由于他技术娴熟、脚法刁钻,球技精湛,经常有惊艳的跑动,香港球迷称他为“球怪”。
(李惠堂澳门打球珍贵镜头,拍摄者为李惠堂)
【李铁推席卷亚洲】
1923年5月(时年18岁),李惠堂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了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在与日本队的比赛中,李惠堂近距离射门,击中对方守门员胸部,日本守门员带球倒地,当场口吐鲜血被替换下场。最终,他率领中国足球队以5:1横扫日本队,夺得冠军。“李铁腿”的绰号也因此而名声大噪。
此后,李惠堂率队夺得第七、第八、第九届远东运动会足球冠军。
(远东运动会中国足球队合影)
同年8月,李惠堂随南华队赴澳,与澳大利亚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手。比赛开始后仅5分钟,李惠堂便梅开二度,最终以三球之力荣获金牌。香港各大报纸以特大标题称李惠堂为“足球之王”,并配诗“万声皆称他为足球之王,蓝眼睛紫胡子也赞他。”
【扬名海外的一代球王】
1926年(21岁),李惠堂加入上海乐华足球队,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斯各特杯”足球赛。这是当时上海最高水平的足球比赛。李惠堂率队以4:1战胜连续9年夺冠的英国利克斯队,创造了上海中国足球队首次战胜外国队的纪录。“听戏,听梅兰芳;看足球,看李惠堂”开始在上海乃至全国流传开来。
1927年,李惠堂的球队正值巅峰,夺得西甲联赛冠军、首届高级杯冠军和中甲联赛冠军,被誉为“足球王”。同年,李惠堂率领乐华队远征东南亚各国,战绩斐然,满载而归。
(李惠堂拒绝报道国外球队)
【抗战足球先驱】
1934年(时年29岁),李惠堂在最后一届远东运动会上担任队长。当时,中国的东北三省已经沦陷,足球决赛恰好是中国队和日本队之间的较量。李惠堂在比赛结束前打进关键一球,帮助中国队4:3战胜日本队,帮助中国国家足球队连续第九次捧起冠军奖杯。
李惠堂后来回忆说,这是他足球生涯中最重要的进球,他因此被球迷视为足球场上的抗日先锋。
奥运会淘汰
1936年(时年31岁),由于国民政府缺乏经费,李惠堂率领中国足球队参加柏林奥运会,必须自筹经费。他们提前60多天出发,全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旅费。一路上,球队踢了27场比赛,23胜4平,未尝一败。他们一路跋涉到柏林,首轮就迎战强队英国。由于队员们体力不支,而英国队又严防李惠堂,最终被淘汰出局。
(李惠堂在柏林奥运会开幕式上)
【不愿成为亡国奴的足球之王】
1941年,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甘做亡国奴,借澳门比赛之机回到家乡,组建了五华足球队。他响应宋庆龄慰问抗日伤病员的号召,到处举办义赛,并将义赛所得全部捐献用于赈灾、抚慰伤员、孤儿等。
据统计,自1944年底至1945年初的半年多时间里,李惠堂通过重庆慈善足球赛,共筹集支援抗战资金1500余万元。
(位于广东五华的李惠堂纪念塑像)
【国际足联副主席】
1947年(时年42岁),李惠堂退出足坛,但他并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足球事业。1948年,李惠堂以教练员身份参加了第14届奥林匹克足球赛,并成为赛后第一位取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中国人。1954年(时年49岁),他当选为亚足联秘书长;1965年(时年60岁),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担任最高职务的中国人。
【中国足球世界排名前五的球员】
1976年8月,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举办了世界足球先生评选活动,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足球运动员”。
1979年7月4日凌晨,李惠堂在香港病逝,享年74岁。
(李惠堂与所获奖牌合影)
(本文为万象史传写作营第60期作品,营员“石晓”第6期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dxbjj.com/html/tiyuwenda/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