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未来球星”
密云二中的篮球,改变了很多密云孩子的命运,其中就包括这位1967年出生、如今已经51岁的中年男人——密云二中的总教练张宏斌。
(队员7号是我高中时的教练张宏斌)
1979年,密云二中刚刚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市级重点中学,当时12岁的张宏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该校。从初中到高中的六年里,除了在这所密云顶尖学府学到知识外,张宏斌收获最多的就是打篮球的快乐。
——水泥的操场、两个用大石板压成的篮球架、一个从体工队借来的篮球、书包里永远带着的“篮球书”……这些物件,构成了他在密云二中六年求学生涯中最快乐的回忆。
“每天放学后,我背着书包就去操场打篮球,照本宣科,打打闹闹,学校里没有篮球队,我就打打闹闹,高中毕业后,学校组队参加比赛,高三的时候,我们队拿了密云县第一名。”
同年,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现首都体育学院)来到密云二中招生,作为学校篮球打得最好的张宏斌被体育老师看中,以他当时的成绩,本来可以考上更好的学校,但出于对篮球的热爱,他选择了北京体育师范学院,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也选择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
现在看来,在体育学校的四年,是张宏斌离开密云二中的全部时光。四年后的1989年,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大家都想在改革中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张宏斌没有变。他放弃了城里很好的就业机会,选择带着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回到密云,在这片生长的土地上继续自己的梦想。回到密云二中后的第一年,他就为母校组建了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篮球队。
回顾自己在二中男子篮球队的这些年奋斗,教练张宏斌将其比喻为一场篮球比赛。
“一个人一生平均工作40年,如果10年是一个阶段,我觉得这40年就像篮球比赛的四个节,可以分为开始、发展、过渡、结束四个阶段。从1989年我组建密云二中篮球队到1999年,我觉得前10年是密云篮球的‘起步’阶段。”
密云二中篮球赛——“开赛”
首年密云县比赛,刚刚起步的密云二中男篮先后输给密云师范中学和密云水库中学,仅获得第三名。
“那对我来说打击很大,如果当时退缩了,就没有成功。回来后,我总结了一下,发现照搬体操老师教的不行,就调整过来继续练,1991年、1992年连续两年夺得郊县比赛冠军。”
说起来容易,但在1995年之前,密云二中男篮除了充满激情的教练张宏斌,就只有一块粗糙的球场,两个简陋的篮球架,还有十几个靠成绩考入密云二中的普通学生。三年时间,从密云第三名到郊县冠军,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但当时的努力和成绩,都被如今名声大噪的张宏斌教练淡化了。1993年,郊区县比赛停办。1994年,密云二中不顾所有人的质疑,参加了北京市比赛。每次比赛都要三个小时的车程,密云二中风尘仆仆地而来,渐渐习惯了带走一个又一个胜利。
1994年,密云二中参加市内比赛,第一场就对上了北京四中,那时候的北京四中就像是鼎盛时期的清华附中,是高中篮球界不可阻挡的存在。
“他们的主力队员连衣服都没换,替补队员就赢了我们四十多分。但我们还是拿到了第六名,因为当时参赛的队伍比较少,实力最强的就是首师附中、二十二中、二十五中。”
1995年,密云二中成为市级传统学校,开始招收篮球特长生。
“中锋身高2米,后卫个子都在1米87、1米88。”谈及自己的首支冠军阵容,主教练张宏斌满脸自豪。
此后的两年里,张宏斌倾注了全部心血来培养这些球员,1997年,密云二中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时刻。
(1997年团队合影)
1997年12月27日,“振兴中华杯”决赛在北京四中体育馆举行,对阵双方是北京四中和密云二中。进入决赛的密云二中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但相比北京四中,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是最后的胜利者。毕竟,在此之前,四中已经13年没有在决赛中输过。
“其实我们进决赛的时候就已经是冠军了,按照规则,四中赢了我们就并列第一,我们赢了四中就并列第二。现在这个局面,就算我能赢也未必,但那时候我还小,想证明自己,就拼了。”
这种特殊的排名规则足以看出当时四中的霸主地位。但比赛开始后,密云二中的实力和决心让四中紧张起来。整场比赛双方比分一直紧咬。比赛最后10秒,密云二中球员补篮得手,锁定胜局。
终场哨声响起后,四中中锋一脸悲痛地跪在地上,与密云二中的狂喜形成鲜明对比。这支来自偏远县城、每天在破旧操场上练习的球队,成立仅八年,就打破了北京四中在高中篮球领域十三年的霸主地位。
1998年,带着冠军荣誉的密云二中首次出国参赛。在韩国,密云二中的黄金一代虽然全败,但也首次见识了国际赛场的优越条件和氛围。从韩国回来后,密云县决定在密云二中投资兴建篮球馆。1999年,密云二中篮球馆落成,二中男篮正式告别了严寒酷暑中训练的艰苦岁月。
密云二中篮球——“程”
1999年至2009年的十年,是中国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的十年,我们迎来澳门回归、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世界夏季奥运会……中国一改国际舞台上落后的形象,开始走向世界舞台前列。
这十年,也是密云二中迅速积累知名度的十年。
1999年以后,密云二中开始跻身北京四强,但直到2004年的五年间,实力不俗的密云二中也赶上了北京二十二中的黄金时代,马龙、熊超、刘奕鸣等优秀球员为密云二中立下大功,但他们却始终屈居第二。
2005年,密云二中连续第二年闯入锐步高中联赛A组决赛,并一扫上届不敌四中的阴霾,在广安门体育场战胜北师大附中夺得冠军,宣告“亚军时代”的结束。同年的锐步高中联赛亚洲杯,密云二中闯入四强。
2006年以来,以魏思阳、李若竹、张衡山为主的一批球员频频为密云二中夺冠。2006年的海峡两岸交流赛上,密云二中为大陆队夺得了唯一一场胜利,击败了台湾高中传统劲旅——当年台湾高中联赛亚军南山高中。
从2008年开始,厚积薄发的密云二中开启了“王朝模式”。
2007年至2011年,在清华附中跳过北京赛区的背景下,密云二中四年内三次夺得北京市高中联赛冠军,并代表北京参加全国比赛,2010-11赛季更是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获得全国赛第三名。
密云二中篮球——“转会”
顶着北京冠军的光环,张宏斌和密云二中男篮已步入第三个十年,主教练张宏斌也步入了不惑之年。
“我自己的10年也是‘转型’期,我想把打造二中男篮的工作传承下去。这10年,我在教委的支持下,成立了篮球工作室,秉承‘大篮球’的理念,助力密云中小学篮球运动持续健康发展,让二中的篮球优势在全区发挥辐射作用,影响更多的人。这两年,这种辐射作用越来越明显,比如去年肯德基三对三赛事,密云三中夺得了初中组冠军;上赛季,密云实验学校打进了16强;而今年冠军联赛小学组,我们密云果园小学夺得了季军。”
(密云二中球员冯胜森荣获高中联赛MVP)
十余年来,密云二中涌现出曹芳、王皓、赖宇航、冯盛森、张伯伦、于润、张敬礼等一大批优秀球员,球队历史上共夺得21次北京市锦标赛冠军。
但近两年,密云二中的篮球运动有所下滑。
“一是北京整体水平高很多,领先全国;二是招生问题,以前我们自己培养一些,从外面招一些,以自己培养为主。现在自己培养有阻力,家长不喜欢让孩子练,怕影响学业,只把篮球当成爱好,我们打篮球不是为了爱好,都是从外面找。从外面招的人才都没有,马龙、魏思阳、曹岩、张衡山、张敬礼、李宇这些,比如李宇就是通州出来的,但现在通州有大运河、潞河,就招他来了。而且现在的趋势是比拼谁能招到最好的初中,可我们和怀柔都没有初中部……”
近几年,不仅是招生问题,密云二中的重建也给篮球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2013年,学校篮球馆、运动场拆迁重建,新馆于2017年10月投入使用。这期间,天气暖和的时候,密云二中男篮就在校外的公园、网球馆、新建的室外球场上练习。烈日炎炎、北风呼啸,训练条件常常像是回到了球队成立之初。
但现在回头看,我们挺过来了,无论多么艰难,密云二中从未跌出过北京前八名。本赛季,密云二中甚至进入了高中联赛前四名。在休赛期的全国邀请赛上,二中男篮战胜了大开一中、日照一中、姜王中学等强敌,夺得亚军。
“我小时候脾气不好,那时候需要用球队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比较急功近利。教了这么多年书,我明白成绩和赢球都是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副产品。现在是‘转型’阶段,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他们如何做一个好人比教他们如何打篮球更重要。”
密云二中篮球——“他”
每当我们向密云毕业的球员询问“密云二中篮球长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他们的回答往往都是一样的。
“因为我们有张宏斌教练,他是北京高中最好的教练。我在二中读书的那几年,他几乎每天都在。”
——密云二中毕业生 张敬利
类似的答案还有很多。
张宏斌教练一生在密云,一生只做这一件事;不计成本,不计努力,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吗?
张宏斌教练总是把教球员做好人放在教球员打篮球之前,他的严格不仅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球员,更改变了不少密云孩子的命运,把他们培养成了人才。
“止于至善”出自《大学礼记》,意为以至善为核心的最高追求。“止于至善”是密云二中的校训,也是张宏斌的执教原则。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张宏斌三十年不忘初心,最终把密云二中打造成了北京篮球的知名品牌。
“密云二中篮球队很快就要进入第四个十年了,这也是我带队的最后一个季度。我们密云人热爱篮球,打篮球的氛围也很好。下一个十年,希望以二中篮球队为代表的密云篮球能越做越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dxbjj.com/html/tiyuwenda/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