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球大战前
在点球大战出现之前,即1968年之前,足球比赛中平局后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出胜负。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掷硬币。 我们都知道,足球比赛开始前,采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先开球的球队。 没想到决赛也用了这个方法。 这么说还算公平,毕竟抛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50%。 这种“让上帝来决定比赛胜负”的做法实在让人只能祈求上帝的眷顾。
足球比赛期间抛硬币
点球大战的出现
1968年,以色列人约西提出点球大战来决定比赛的胜负。 他向国际足联推荐了这个想法。 国际足联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于1970年6月正式将点球大战纳入规则。
第一次正式比赛的点球大战发生在1970年的沃特尼杯半决赛,当时双方是曼联和赫尔城。 这场比赛也产生了第一个点球大战的进球。 球来自曼联队的乔治·贝斯特。
点球大战中打进第一个点球的乔治·贝斯特
金球系统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阿根廷7场比赛仅打进5球,依靠防守和点球夺得世界杯冠军。 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声音批评点球的弊端,不鼓励进攻。 影响观看。 于是,一个新的规则诞生了。 加时赛中,若任何一方先得分,则比赛结束,得分队直接获胜。 这种方法被称为“金球制”,因为失败的球队没有机会扳平比分或取得领先,所以这种方法也被称为“突然死亡法”。
正式比赛中的第一个“金球”来自1996年欧洲杯决赛。 当时双方分别是德国和捷克。 德国队比埃尔霍夫在加时赛第5分钟打入“猝死”进球。 一个进球,让德国队夺得了欧洲冠军,也让对手从天堂跌入了地狱。
宣告捷克队“猝死”的黄金进球
另一个著名的“金球”是法国队特雷泽盖在2000年欧洲杯决赛中的射门,帮助法国队夺得冠军。 特雷泽盖也凭借这粒进球而名声大噪。
特雷泽盖打入制胜金球
随着“金球夺冠”越来越多,金球制度受到的诟病也越来越多。 金球制对于落后的一方非常不公平,不给对手扳平比分的机会。 这让落败的一方无法接受。
银球
在金球制度饱受诟病的前提下,国际足联推出了银球制度。 银球系统是金球系统的改进。 加时赛中,如果一方先进球,不能立即宣布胜利,而至少要等到加时赛半场结束后才宣布胜利。 也就是说,如果有球队在加时赛上半场取得领先,则至少要等到上半场结束后,才能根据加时赛结束时的结果来决定比赛的胜负。上半场。 这被称为银球系统。 与金球制度相比,银球制度显得更加公平。
2004年欧洲杯,希腊与捷克的半决赛中,希腊后卫德拉斯头球破门,凭借这粒“银球”淘汰了对手。 那一年,希腊还完成了著名的“希腊神话”,加冕欧洲杯冠军。
加时赛中,希腊队通过角球破门,银球锁定胜局。
2004年2月28日,国际足联宣布正式废除金球制度和银球制度。 加时赛取消了中场的停顿。 加时赛分为两个半场,各半场15分钟。 无论双方比分如何,加时赛都会完成。 如果加时赛双方仍打平,则采用点球大战。 决定比赛的胜利者。 从此,金球制度和银球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决赛点球
点球大战是加时赛结束时的决胜局。 点球大战以掷硬币开始,然后双方轮流罚点球。 首先,双方进行5轮比赛,根据比分决出胜负。 踢5轮后,若仍没有分出胜负,则进入“突然死亡”惩罚轮,每次加时一轮,双方轮流进行比赛,直至决出胜负。
点球大战的注意事项如下:
点球大战中球员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世界足坛历史上,有很多经典的点球大战,其中大部分都是著名球星罚丢点球,遗憾终生造成的。
1994年世界杯决赛,意大利著名球星罗伯托·巴乔在点球大战中错失点球,在全球亿万球迷的注视下拱手让出冠军。 人们除了为巴西人夺得世界杯而欢呼,还记得错失点球后巴乔孤独的背影。 从此,巴乔留下了“忧郁王子”的称号。
罚丢点球的巴乔在巴西球员的庆祝声中显得格外落寞。
2006年世界杯决赛,这一次意大利对阵法国,意大利最终通过点球大战获胜。 但此时巴乔已经退役,而法国队的另一边,世界领军人物、传奇球星齐达内则在世界杯后宣布退役,因此这成为了他的最后一场比赛。 齐达内拼尽全力,在常规时间利用点球将比赛1:1逼平进入加时赛。 但比赛第110分钟,齐达内突然用头撞向意大利后卫马特拉齐,被红牌罚下。 赛后齐达内表示,马特拉齐用言语侮辱了他的家人。 因为被罚下场,齐达内缺席了法国与意大利最后的点球大战,法国队也遗憾输掉了世界杯。 齐达内被罚下时独自走在大力神杯旁边的背影已经成为法国球迷永远的伤疤。
齐达内被罚下场复出
写在最后
绿茵场上从来不缺少故事,因为金球制、银球制、点球大战产生了更多的故事,或感人,或悲壮。 那些铭刻在时光里的故事,那些目标,让岁月熠熠生辉。 时过境迁,你还记得哪些球场点球大战的故事? 你认为金球制、银球制和点球大战哪个更残酷? 欢迎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dxbjj.com/html/tiyuwenda/6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