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杨晨领衔的中国2006年U16国青队,在第20届U17亚洲杯预选赛中,如愿拿到了决赛圈的门票。全队10月12日从澳大利亚返回广州,目前正按照国内相关防疫政策进行隔离。近一个月前,中国2003年U19国青队也拿到了第41届U20亚洲杯决赛圈的门票。两支青年国字号球队都完成了任务。那么,这是中国青少年足球的“止损单”,还是“昙花一现”?
此次国青、国少赛相继晋级,中国青少年国赛回归常态。这里的“常态”其实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外界反应和舆论来看,无论是U19国青队出线,还是这一次U16国青队挺进决赛,国内的反响都比较平淡,在多数人看来,这是理所应当的。
近年来,中国足球的整体形势并不太景气,每当比赛成绩不尽如人意时,各种反思和深入探索就从未停止。“不重视青少年”、“青训没做好”等说法屡见不鲜。国青、国少拿到决赛入场券后,外界很少谈及青少年的话题,更没人提“不重视青训”了。尤其是过去那些比较消极、负面的言论几乎消失殆尽,让人心里有些不舒服。
但这只是“正常”现象。中国足球没有外界希望的那么好,但也并没有外界夸大得那么糟糕。试想一下,如果国青队或国少队两支球队中有一支未能通过预选赛,外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当然,国青队和国少队顺利晋级决赛圈,是否意味着中国足球走上了阳光之路?至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正常”的另一层含义,依然指球队本身。曾经有句话说,进入10年代后中国足球的流行趋势是“00后没出线”。以中国国家队第一位“00后”国脚朱辰杰为例,他所代表的00后U16国青队,在2015年U16亚青赛(U17亚洲杯前身)预选赛中,未能小组出线,首次无缘亚少赛决赛圈;随后,北京国安队梁少文所代表的2002年U16国少队,在2017年U16亚少赛预选赛中,继续无缘小组晋级,被挡在了亚洲16强之外; 而陶强龙代表的2001年U19国青队,在2019年U19亚青赛(U20亚洲杯前身)预选赛中,20多年来首次未能晋级决赛圈。
进入21世纪后,三代中国年轻球员连续无缘亚洲16强,这本身恐怕就是一种不正常现象,这种不正常被更多人视为中国足球整体衰落的证据和烙印,因此“一定叫‘青训’”成为中国足球的一种时尚,不管你是否从事过职业足球,在谈及青训时,他总是滔滔不绝。
不过,继何小柯代表的2004年U16国青队在2019年U16亚青赛预选赛中成功重返决赛后,今年的2003年U19国青队和2006年U16国青队均成功出线。也就是说,在前三个年龄段的“00后”球员接连未能出线后,后三个年龄段的球队相继出线并挺进决赛。中国足球正在重新走向常态化。对于中国足球本身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幸事。于是,在球队相继挺进决赛后,关于“不重视青训”的声音就安静了许多。未来2003年国青队和2006年国青队在决赛中的表现会如何,谁也无法给出明确的说法。但至少,中国小球员有了更多的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回顾过去10年,面对成绩不佳的现实,我们或许会发现,中国青少年队之所以没能取得外界期待的成绩,其实就是因为他们进入了本世纪10年代。
比如本世纪初,1985年龄段国青队在荷兰世青赛上大放异彩;1988年龄段国青队也为中国男足国家队夺得了最新的亚青赛冠军,在2005年秘鲁世青赛上夺冠,并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排名——第七名。以现效力于武汉三镇的门将刘殿座为代表的1990年龄段U16国青队虽然未能进入亚洲区复赛,但也取得第五名的成绩;以武磊、张稀哲为代表的1991年龄段U16国青队和段宜恩U19国青队仅在1/4决赛中不敌朝鲜队,无缘亚洲四强,进入了世青赛;以王彤为代表的1992年龄段U16国青队虽然未能进入1/4决赛,但也位列亚洲第九名。 亚青赛、亚少赛上,韩日队在1/4决赛被淘汰或无缘小组晋级都是很正常的事,往下看,中国青少年国家队在亚洲排名基本稳定在前8名。
经历了影响深远的反赌运动后,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到中国足球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方对足球的关注度也空前高涨。但遗憾的是,中国足球尤其是青少年国家队的成绩不仅没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或突破,反而每况愈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此后,中国青少年国家队参加洲际比赛共13次,除了1995年的U19国青队一次闯入八强外,其他洲际比赛的成绩从未进入过八强。
几乎所有人都在说“中国足球不重视青少年”、“中国足球青训太差”、“中国足球青训没有体系”等等。然而,有人能回答一下:为什么在2010年之前,中国青年队还能跻身亚洲前八,甚至可以参加世青赛或者世少赛呢?
2010年之前,当中国的少年队能够稳步进入亚洲八四名的时候,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数并不多。别忘了:当以王大雷、于大宝、杨旭等为代表的1988年U16国青队,在2004年小组赛淘汰东道主日本国青队,最终登上亚锦赛赛场时,全中国范围内,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这个年龄段的球员总数也只有234人,而用当时的主教练张宁的话来说,“这200多人,还包括那些只是填数字的‘阿毛’、‘阿狗’!”
时至今年,当有关部门都在高呼:“如今青少年足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注册人口突破2000万。”为何中国青少年队连亚洲八强赛都进不了,甚至连决赛圈的门票都难求?
几乎所有人都在批评甚至谩骂中国足协。然而,如果你翻看足协30年前通过的《中国足球十年发展规划(1993-2002)》,有这样一组数据:“截止1992年,全国足球传统足球学校有2065所,在校学生230243人;常年参加业余足球训练的青少年有1631人,专职教练员有832人。”就能更深一层理解:30年前,中国足协统计人员数字能精确到个位数。30年后,我们再看不同部门、单位公布的类似数据,哪一个能精确到个位数?
虽然我们常说“以史为鉴”。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的历史教训就是永远不要以史为鉴!因为现实是:任何管理者总是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会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以中国足球近10年的发展史为例,到目前为止,中国足协的高层管理人员已经更换了5次,几乎平均两年更换一次。因此,无论是相关管理者还是具体的团队负责人,也都是频繁更换的。
正常情况下,一名主教练带领一支足球队从接手到成型,至少需要两年时间。然而,中国近10年来的国家青年队,如1997年龄段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适龄队,从中国足协首发选拔队到最终参加东京奥运会预选赛,五年内跨越了三大足协的领导,更换了7位主教练。至于其他不同年龄段的球队,就不必多说了,从所谓的“U25集训队”到“红黄蓝对抗”,再到“国足打中超”的流产,再到管理权的不断交替和管理部门的变动,一时乱象丛生。
可以说,中国足球特别是青少年足球包括国家队所经历的“折腾”,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打着所谓的“革新”“改革”的旗号,现实却是在“出丑”。再加上各种利益交织,原本就不具备雄厚基础的中国青少年足球每况愈下也是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中国足球并不是原本就无根无制,只是过去10年的实践,进一步加速了原本就脆弱的体系的瓦解,国青队八强赛连进决赛都进不去,一度是问题,这就是这种“折腾”的成果。
也正是因为如此,2004年龄组、2003年龄组、2006年龄组的三支“00后球队”在连续稳定晋级亚运会决赛后,都表示情况“正常”,但却无法保证未来是否会重回正轨、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为谁也无法保证接下来的管理层是否会频繁更替,是否会继续煎熬。
当我们都说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要“长久之计”的时候,前提条件大概就是管理层首先要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领导班子才能朝着一个方向稳步前进。
文|马德兴
编辑|DBSQ
艺术编辑|婷婷
体坛周报为纪念皇马120周年推出的《皇室荣耀》正式开售!30万+字,300张高清大图,回顾2022年的奇迹,图文并茂详尽讲解64位功勋球员、教练、主席的历史,详尽有趣的经历和故事,皇马历史藏品数据等。点击上方小程序链接,立即下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dxbjj.com/html/tiyuwenda/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