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元观经济(ID:guangyuanview)
文:马光远
2020年诺贝尔奖已经开始陆续揭晓。 北京时间10月5日,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来自美国的两名科学家和来自英国的一名科学家因发现丙型肝炎病毒而获奖。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物理学家。 英国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因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而获得一半奖项; 诺贝尔奖的另一半颁发给了德国天体物理学家莱因哈德·根泽尔和美国天文学家安德里亚·盖兹,以表彰他们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超大质量致密天体。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他们“对基因组编辑方法的发展”的贡献。
中国人民对于诺贝尔奖的感情是复杂的。 他们一方面嘴上说不在乎,另一方面却又心生渴望,忍不住在乎。 尤其是今年,当美国开始在科技领域绞杀中国的时候,诺贝尔奖无疑成为反思中国创新体系、加速关键领域突破不可避免的话题。
第一个需要澄清的误解是,很多人认为中国在创新领域做得很少。 事实上,就中国经济的创新程度而言,中国的创新指数和创新能力这些年一直在提升,主要表现在:
一是主要创新指标不断提升。 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专利申请国。 目前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位居全球第一,科技论文被引用量位居全球第二;
二是2019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达到2.1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9%,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
三是北斗导航、高铁、量子通信等重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第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4位。 2015年,这一排名为第29位。
ETC。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距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近。 我的看法是,由于中国在创新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很多偏离创新的做法,以及中国在创建研究型大学方面急功近利和基础研究方面的短板,中国与诺奖之间的距离奖品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
一是虽然科技论文发表量和被引用量位居全球前列,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原创能力不足,专利质量不高,发明专利占比不高,顶级论文不多,原创科技能力远远落后,对知识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贡献不大。 尚不具备引领国际前沿技术发展的能力;
二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大多空白。 除了高端芯片外,航天发动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也长期受制于人。 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 制造业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和基础软件严重依赖进口,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
据工信部对全国30余家大型企业130余种关键基础材料的调查显示,32%的关键材料领域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 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的智能终端处理器和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 高端数控机床、高端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飞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和检测设备95%以上依赖进口;
第三,由于中国产业发展的主要逻辑之一是低成本出口导向,中国相当一部分产业的发展是以成本而非创新为核心竞争力,这使得中国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低端水平。结束水平。
制造业普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其出口竞争力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成本低廉。 其产品质量低,标准和可靠性不高。 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短缺。 由于缺乏全球知名品牌或核心技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一半以上由外资企业贡献,从高新技术产品中获得的效益很低。 例如,中国是苹果手机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但中国来自苹果手机的收入不超过售价的3%。
四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企业研发活动规模较小,企业研发强度不高,与美国领先创新企业差距明显。 以汤森路透“全球创新100强”为例,2018年至2019年,入围“全球创新100强”榜单的只有华为、比亚迪和小米,而美国有33家企业入围,美国有38家企业入围。日本入围。
第五,虽然近期不少大学纷纷宣布成为“双一流”大学,但这一自我宣布却引发了不少争议。 必须承认,中国少数研究型大学在世界排名较高,但中国研究型大学整体在基础研究方面与欧美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六是影响创新的理念、政策等障碍仍然较多。 全社会尚未形成真正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鼓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和法律环境尚待完善,创新金融体系相对落后。 坦率地说,我国现行的创新管理政策和理念已经不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甚至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障碍。
我再具体说一下与诺贝尔奖的关系:
首先,诺贝尔奖的成果一般都是20、30年前的研究,而不是所谓的热点话题,而我们的创新体系追求短期热点话题,这与诺贝尔奖的规则是背道而驰的。 当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他们的成果第一次接触到这些话题时,或许根本没有人关注他们。
第二,我们现在追求诺贝尔奖的方式也是可笑的。 我们正在确定重点研究领域,甚至重点研究人员。 事实上,诺贝尔奖的成果基本上都是重大原创成果,只有在提出几十年后才能被证明。 一开始,没有人知道这个领域能获得诺贝尔奖。 按照选秀节目模式来确定未来所谓的获奖领域是可笑的;
三是基础研究仍未得到重视。 近年来,鼓励大学转化其研究成果。 我认为弊大于利,导致很多研究者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一般无法实现成果转化,但它是应用研究基础中的基础。 只鼓励人们赚钱,却不鼓励他们坐在板凳上做无利可图的基础研究。 这与中国足球距离世界杯越来越远的情况类似。 在城市里,孩子们很难找到一块草地来踢足球。 足球基础很薄弱,但提出到2030年成为足球强国。
自本世纪初以来,我统计了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人数。 从2000年到2019年,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美国122个获奖者、日本19个、英国19个、法国12个、德国8个。美国仍然遥遥领先,这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拥有世界领先的研究型大学,并且非常重视基础教育。 土壤太肥沃,不拿诺贝尔奖都难。 日本几乎每年都会获得诺贝尔奖,这也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提出的科技立国有关。 日本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我们被困住了,中国缺乏真正原创的科学成果。 我们思考这个思考那个,但很少关注基础研究。 相反,我们会解决迫切需要的一切。 难道我们没有看到芯片公司开始到处开花吗? 这种创新方式是完全违背创新理念的。 缺乏耐心和急功近利是创新的最大敌人。
耐心是一种美德。 当我们有耐心,专注于基础研究,忘掉诺贝尔奖的时候,我们离诺贝尔奖就真的不远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dxbjj.com/html/tiyuwenda/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