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报记者注意到,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在线肌肉训练”成为这一代年轻人健身的首选,各大平台涌现出大量线上健身课程和健身达人,他们的出现正颠覆传统线下健身行业的“办卡潜规则”,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男模关闭线下门店,转行线上工作不好吗?
吴越君是运动健身平台 Keep 上的明星“Derek 大君”,拥有约 250 万粉丝,他在平台上推荐的一些课程有数千万粉丝。他原本是一名田径运动员,后来做过模特,现在还经营着自己的连锁健身店。
“店里的会员数量跟线上的粉丝数量是没法比的。”他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健身店生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合伙人经营,一部分是自己经营。他负责线上健身课程的运营,“一开始线上赚不到钱,有时候为了跟粉丝互动,可能要卖掉很多器材。后来线上逐渐回暖,现在已经能达到跟线下一样赚钱的水平了。”他判断,未来线上收入还会越来越大,直到超过线下门店的收入。
从小就擅长跑步的吴越君,初中、高中都上过体校,是上海市田径队的集训候选人。但在高二的时候,因为一场伤病,他彻底失去了成为专业田径运动员的希望。后来,他考上了东华大学。在大学里,因为身材和长相出众,他成为了一名模特,经常为一些运动品牌代言。
但大学毕业后,他决定转型。“当时健身房很流行,我就想开一家自己的健身房。虽然当模特能快速赚钱,但毕竟撑不了多久。”吴跃军2016年用当模特赚到的“第一桶金”开办了这家健身房,当时他只有24岁,刚刚大学毕业。
有一次,Keep邀请他拍宣传照,他发现有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运动的视频。“这种和粉丝的互动让我很感动,因为其实健身房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教练鼓励学员自己努力。”吴跃军于是尝试注册一个自己的账号,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健身心得。
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他“开连锁健身房”的计划。受疫情影响,他旗下的几家健身房几个月没有收入、没有客流,最终不得不关闭一家以节省成本。但与此同时,他惊喜地发现,线上流量突然暴增,粉丝数量增至百万,视频观看量也随之增加。其中,很多视频都是简单的指导他如何在家铺好瑜伽垫,训练时,他只需两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和一根跳绳就能引来无数粉丝。
“我发现网友们也有在家练习的,而且设备越简单越好。”相比线下私教课动辄几百元一节课的价格,吴跃军现在的课程便宜得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一节课39.9元,共28节课。”在他开设的几十门系列课程中,目前付费课程仅有6门,但每门课程都有约1万人付费。
线下健身“套路”不断上演,令年轻人反感
这两周,上海某知名连锁健身房的会员小罗放弃了自己花一万多元买的两年卡,转而进行线上健身和训练。“我去健身房的不多,一周才一两次,但每次都被人推着卖人,很烦。”小罗每次去健身房,都会有女私人教练过来陪他聊天,一个“新面孔”,推荐私教课。几次下来,他就烦得不行,“只想在跑步机上安静地跑一会儿,出点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健身房预付卡消费投诉近年来高居投诉“黑名单”首位,相关投诉数量远超“美容美发行业”。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同监管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上海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受理涉及单用途预付卡(以下简称“单用途卡”)投诉19601件,同比增长104.45%。投诉量超过200件的前10家运营商中,涉及体育健身行业的有6家,涉及美容美发行业的有2家。
2018年,上海市消保委、市健身健美协会就提醒市民办理健身卡需谨慎。2019年,苏州市消保委发布健身房消费调查报告,提醒市民警惕健身房五大套路。2020年,上海推出《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制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拟为健身卡设置7天退款冷静期,但这一示范合同并非强制所有健身房使用。2021年,上海市消保委再次提醒市民警惕收钱后不翼而飞的健身房。
此前,新华社曾报道健身房的惯例,要求健身教练“像对待恋爱关系一样”保护学员。一些健身房还会向教练收取“押金”,如果未完成表演,押金将被没收。还有健身房规定,未完成表演的学员将被处以吃辣椒、芥末、柠檬等惩罚,甚至被羞辱、剃光头。
仅今年第三季度,上海市消保委系统就接到健身投诉2193件,主要问题包括健身机构随意更换教练、课程预约难引发的退款纠纷;个别健身机构在开业前预售会员卡,口头承诺“按时开业”、“免费泳池”等,事后却无法兑现;消费者要求退款,对于付费申请,经营者设置较长的退款周期,拖延退款;健身营销想出新招数,“干掉”老会员,以“会员权益被侵占”为由诱导消费者到门店买多张卡。
一边是健身行业“套路”不断的现状,一边是快速增长的健身需求。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尽管中国人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但中国人的健身消费支出却在增加。这份对中国44个城市5400名消费者访谈的分析称,72%的城市消费者增加了健身相关支出。在“双11”销售报告中,线下健身房充值和课程套餐也在增加,跑步机购买量增长超过155%,瑜伽垫购买量超过5400万。
在跳绳高手“我有好吃的”的社交账号下,每天都有很多网友和他互动,有人上传她每天打卡跳绳的点滴,有人和她互动跳绳要穿什么鞋、用什么绳子,甚至问她听什么音乐,她都会一一回答,并给予鼓励。
“相比在健身房被教练逼着办卡、买课,我更喜欢在网上挑挑拣拣,想买什么课就买什么课,哪怕多花几十块钱,也不会吃什么亏。”小罗说,他现在和一些热爱运动的邻居建了一个群,每天在群里分享各种运动课程、健康饮食策略。“健身主要靠坚持、互动、鼓励,我觉得这些在网上比在健身房更容易实现”。
业余成为专家,健身内容创作迎来增长
“今天有帕梅拉吗?”帕梅拉如今已成为中国网络健身领域的一个特殊符号。健身内容创作者@Pamela_PamelaReif凭借标准的身材、专业的能力、人形AI标签在中国“爆红”。截至2021年12月,她在Keep平台的月粉丝访问量已超过810万。
以Keep平台为例,该平台内容阅读量近两年保持高速增长,与2019年全年相比,2020年Keep内容阅读量增长了700%;与2020年全年相比,2021年前11个月Keep内容阅读量增长了63%。
第一财经CBNDeta数据显示,44%的用户观看运动健身短视频/直播的原因“学习科学的运动健身方法”占比最高。
除了像“德里克大俊”这样的运动员外,还有不少业余爱好者加入到健身达人的创作团队中。
“余姐”就是其中一位,她线上推出的“躺着瘦”系列课程,精准抓住了不少年轻人“懒得减肥”的“痛点”,吸引了约2000万人关注。“宝宝们,再坚持一下,坚持住,来天津请我吃煎饼果子。”这个天津姑娘,穿着充满肌理感的紧身衣,精致的妆容和造型,常常用搞笑的“天津话”逗得观众捧腹,大受好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网络上这位乐观有趣的“余姐”其实是一家互联网大厂的兼职人员,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10点才到家“那是2018年,每天有开不完的会议、开不完的流程、做不完的汇报、做不完的PPT。”她告诉记者,自己曾一度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每天要吃药才能控制病情。
“余姐”介绍,她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在健身房体验了私教课。每次大汗淋漓之后,都感觉心情愉悦、神清气爽。“是运动让我走出阴霾,赶走了焦虑。我也想成为一名运动达人。”
2018年底,她在社交网站注册了自己的账号,从年薪不菲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辞职,成为一名全职健身博主,每天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健身动态。
一开始没什么粉丝,直到有一天,她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跑步的动态,还附上了一张马甲线的照片。“第二天醒来,看到自己一夜之间涨了好几千粉丝。”这份正面反馈让她有了继续分享的勇气。之后,她考了ACE健身教练证和瑜伽教练证,自学运动营养学,还开发了火爆的“超超超燃脂七分钟”躺着练功课程。
“余姐”在课程中总会告诉学员如何正确用力、避免受伤,她的课程以“温情”著称,“我们的课程其实是和用户沟通的媒介,我们的感情都在里面,用户可以理解你是想改变他、帮助他,而不是单纯的卖课给他。卖完课最好不要再订课。”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dxbjj.com/html/tiyuwenda/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