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1届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虽然没有中国队参赛,但中国球迷的热情丝毫未减。其实如果追溯历史,足球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据记载,“蹴鞠”这项运动在中国很早以前就有了(大约在唐代),后来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蹴鞠在中国经历了衰落的过程。
现代足球的起源是在英国,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现代足球在中国的发展和推广,离不开西方传教士的倡导和新式学校的示范鼓励。
天津足球的辉煌历史
说到中国足球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天津。天津是中国足球起步较早的地方,天津早期足球的扎实基础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留下了值得骄傲的辉煌印记。
天津开国后,天津的武备学校、中西学校、新学堂、南开学校等学校相继开设了足球课程,其中新学堂的足球水平最高,天津历史上最早的中国足球队就诞生在新学堂。新学堂是一所教会学校,其前身是1864年伦敦传教士会创办的养正书院。建校初期,爱好足球的英国教师在学校师生中推广足球运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爱瑞。
新学院学院外观
1902年1月,利德尔出生于天津马大福医院(解放后改名为天津人民医院),父母都是伦敦传教士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如果你看过电影《烈火战车》,一定对他不陌生,电影的主人公就是利德尔。利德尔是“一个有着中国心的苏格兰人”,曾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获得400米冠军,后来在天津第十七中学任教十余年。抗日战争期间,他用自己的智慧挽救了许多中国人的生命。1943年,他被日军关押在山东潍坊的“侨民集中营”,1945年因病在集中营去世,终年43岁。1981年,英国把他传奇的一生拍成了电影《烈火战车》,并因此获得四项奥斯卡奖。
烈火战车
李爱瑞对中国运动员的培养值得一提。1936年柏林奥运会,他被聘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总教官。在天津执教期间,他倾心培养了不少中国年轻运动员,如享誉全国的“铁人三项”运动员刘福英、全能跳高运动员吴碧贤等,都是当时中国少有的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在足球方面,他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包括铁门丁、前锋赵宏林等。
李爱瑞当时就读的学校是天津闻名遐迩的新学中学,李爱瑞到校后不久,就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老师。除了教授文化课外,李爱瑞还参照伦敦斯坦福桥体育场的设计蓝图,为学校规划了标准化运动场,使天津成为当时远东地区运动场最好的地区之一。
李爱瑞
在他的指导下,学校先后培养出了闻名全市、全国的著名射手袁庆祥(人称“袁三祥”)、优秀门将丁绪春(“铁门丁”)、攻守兼备、独具一格、人称“真三山”的后起之秀孙思静和快速前锋赵宏林。其中,袁庆祥踢右后卫,脚法特别硬,人们便称他为“袁三祥”。他能用脚外侧带球沿边线向前方右翼运球,而且不会出界,也不会被抢断。他一般在空中踢球不超过10米,很少踢高球。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力量大、准确。丁绪春是门将,因为守门很稳,人们便给他取了个绰号叫“铁门丁”。 基本动作他都熟练掌握,扔、摔、滚、抢、抱,样样精通,这些人都曾代表中国足球队出战远东运动会。
元坑,中国大陆现代足球的发源地
除了天津之外,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中国足球发源地就是广东元坑。
元坑位于梅州市西南的五华县长埠镇,这里群山环绕,淳朴的客家人世世代代在这里耕耘繁衍。然而,这个看似偏僻的山区却是梅州基督徒最多的地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外国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修建教堂,办学——中书馆,传播西方近代文化,同时也把当时刚刚在欧洲兴起的足球运动带入中国。不知不觉中,足球运动从元坑(又名元坑)传遍了四面八方。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代表中国参加足球赛的亚洲球王李惠堂,生长在离长埠镇不远的横陂镇,正是在这里,他对足球产生了兴趣。
要说长步镇足球运动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当时的元坑教堂。元坑教堂是瑞士巴塞尔会传教士创办的基督教会教堂,1866年瑞士巴塞尔会传教士在元坑村建教堂后,创办了小学,中书馆后改名为萃文中学。如今,萃文中学依然延续着中书馆良好的教学传统。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传教士在这里开设的体育课,他们带来的现代足球比赛规则影响了整个粤东地区。德国传教士卞和卞德志常年在这里任教。其中,卞德志精通体育技能,尤其擅长踢足球。
德国传教士毕安(左)和卞德志(右)
当时,元坑中学的教室、校舍等欧式建筑散落在山上和山腰;鉴于山坡地势险峻,学校从校园左侧修建了一条宽3米、长400米的山间跑道;在山脚下的山谷中,有一块三面环山的草坪操场。操场两端用木头搭建了球门,卞德志教学生踢足球。更为难得的是,元坑中学还培养了魏进新、姜爱琪、魏玲生、李伟荣、李华瑞、李启美、李星恒、李发春等中国大陆第一批足球运动员,后来成为梅州地区足球运动蔓延的火种。
随着足球运动被引入中学教育,元坑中学名声大噪,不仅五华县的学生蜂拥而至,东莞、梅江等县以及东莞、惠阳、宝安等地的基督徒子弟也纷纷前来就读。1876年,元坑中学增设师范班,培养师资,以适应教会办学中小学的需要。元坑也成为巴塞尔传教团在东江、梅江的中心和文化艺术聚集地。难怪当地人都以元坑为荣,甚至说华侨从海外寄信回家乡时,只要在信封上写上“中国元坑”,信件就能准确送达。
石门坎,贵州足球的摇篮
另一位对中国足球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是英国传教士约翰·伯格利,贵州足球能有今天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伯格利在石门坎的贡献。
柏格理1864年出生于英国康沃尔郡,本名柏格理,是个非常聪明的人。23岁的柏格理放弃安逸的生活,于1887年来到中国,作为中国卫理公会西南教区的传教士,做过牧师、教师、医生。几经周折,他来到了石门坎,为这里奉献了一生。柏格理不仅创立了苗语、兴建学校、开化民众,还把足球等体育运动带到了这里。
伯格勒
伯格利本人在英国的时候,就热衷于两项运动,一是足球,二是游泳。来到贵州之后,他于1914年在石门坎组建了一支足球队。这支足球队不仅踢得好,而且达到了一定的竞技水平。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四川军阀杨森调到贵州任主席,他路过石门坎的时候,看到石门坎有一块足球场,非常惊讶。因为他喜欢足球,军队又有足球队,于是,他就让自己军队的足球队和石门坎当地的足球队连续三天比赛。结果,石门坎足球队赢了两场,军队的足球队赢了一场。杨森说,你们都把鞋脱下来给对方足球队踢,你们还有脸穿鞋吗?因为石门坎的球员没有鞋穿,就光着脚踢球。 石门坎是贵州省足球的“摇篮”,足球运动员大多来自石门坎地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支国家足球队,就有两名球员来自石门坎。
虽然如今中国足球还没有达到进世界杯的水平,但回顾中国足球的历史,深厚的历史底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足球仍然有很大的希望。而那些将现代足球带到中国并加以推广的传教士,更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
-结束-
参考文献:《天津足球史》、《近代天津足球回忆》等文,均予以赞赏!
请留言
发表你的见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dxbjj.com/html/tiyuwenda/5868.html